在中国人的思维当中,当他产品卖不动的时候怎么办啊?便宜一点!我一便宜我就能多卖点,我多买点我最后还是赚回来了,我卖10个每个赚两块,利润虽然厚,我卖不动怎么办呢?我卖得便宜一点,我每个赚5毛,卖上30个我不比你赚的多了吗?这不就是薄利多销嘛。
薄利多销是很多企业的法宝,因为薄利多销让我们中国很多的企业走向了国际市场。但这种思维最后给我们带来的是我们的企业越来越没有竞争力!
很多人说,不对啊,我看中国的企业很有竞争力啊,到处都是我们的产品啊!但是你看到了没有,那些产品都是在什么地方卖的?都是什么价位?大部分都是低端的,到最后都是没有附加值的!到最后你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!
薄利多销这种思维在中国根深蒂固,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相信薄利多销呢?这种根源是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。
近年来,各行业企业“倒闭”、“关停”、“破产”、“拖欠工资”、“业绩下滑”、“亏损”等消息动摇人心。由于国内产能过剩严重,很多企业要么没生意,要么靠低利润走量维持生存。
除了外部环境,内在的恶性竞争也在吞噬制造业的好光景。为了维系客户、保证有生意可做,一些企业不惜以“保本”姿态卖货,加重了更多中小型厂倒闭风险。
“价格多低的生意都有人做!”现在看来,比“倒闭潮”更可怕的是“低价竞争”。
在买卖市场里,买东西嘛,当然要挑便宜的买,可关键的问题却是,在客户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别的情况下,卖家无底线的经营,最终扰乱了市场,出现了饿死同行,累死自己,坑死企业的局面。
比如在同一个地区,有50家同类型的厂家,而同一个地区里有50家需要的经销商,如果有一家厂用低价搞定了10家经销商,那剩下的49家就只有40个机会了,接不到订单的就直接饿死。长此以往,市场就被扰乱。
假定厂家毛利率控制在20%左右为正常范围,但实际上有的厂家为了有生意做,毛利率5%也在接,有的2%,甚至更低。接到单了,当然高兴,小作坊热火朝天日夜不停地赶着工期,营销部天天忙着发单,安排发货。
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,厂家的日子真的好过吗?到年底一算账,除去工人工资,还有房租费、水电费、市场推广费、物流费、卫生费、网络费、电话费、各类罚款等等等等。辛辛苦苦干一年,到头来就剩下三瓜两枣,还不如给别人打工赚的多,何苦呢?
低价竞争已经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秩序!不管什么样的产品,总有更低价格的产品出现。不管下游的用户给出的价格有多低,总有人会接单。从生产的角度来看,这样的价格根本无法保证利润率,如果他们能做,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了。长此以往,行业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威胁,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一定会下降!
“抢别人的单,断自己的路!”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,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。这样的经营模式持续不了多久,而且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,企业也丧失了从产品开发、工艺创新等方面提升的能力,其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,到头来会发现这是条死胡同。
其实,在价格战的博弈中,企业完全可以靠挖掘自身优势,获取更多利益。即靠产品说话,赢得价格战!
能够实现多销的产品不在于你是利有多少,而在于能够提供的价值。企业要想活得好,一定不要去和那些不要脸的、不要命的劣质企业去竞争,而是要创造自己的差异和价值,最终实现厚利多销。而要实现自己的差异和价值,需要做好这9点:1、成为第一;2、拥有特性;3、领导地位;4、做出经典;5、市场专长;6、最受青睐;7、制造方法;8、新一代;9、善用热销。
最严酷的时刻还没到,倒闭的企业将会更多。希望行业内各个企业不做劣质企业,同时也擦亮眼睛,远离劣质企业!